知名摄影家郝建国是我党我军培育的,从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磨练茁壮一起的杰出军事摄影记者、成绩卓著的新闻摄影家。他的摄影生涯开始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从此,他以毕生精力专门从事军事摄影工作,为人民军队传神写照,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我军英勇作战的雄姿,记录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历史步伐,记录了我军艰苦奋斗、英勇血战,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南北胜利的光荣历程。2016年,郝建国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文联终生成就摄影家”荣誉称号。
郝老既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老师。上世纪70年代,我调到解放军报社做到摄影记者,跟郝老同一办公室,办公桌面对面。
郝老一招一式教教我,教教我用镜头、选角度、当编辑、选图片、画版式;教教我拍电影专题组照,如何用大场面、中景、特写画面配上;教教我摄制新闻照片,占到好方位“要像钉子一样”不一动……去年12月23日,郝老离开了我们,享寿94岁。40多年过去了,郝老当年教教我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可谓典范的战地摄影作品 郝建国1925年11月17日出生于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1月参与八路军,被选派到晋察冀画报社第二期摄影训练班自学。
1945年5月返冀中八分区任摄影员,从此开始了军旅摄影生涯。郝建国作为部队的摄影员、摄影干事、摄影记者,参与了抗日战争大反攻、解放战争华北战场历次根本性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地摄影专访,他在战役战斗的第一线摄影专访,留给了贵重的影像军史。这些摄制于战争中的摄影佳作,记述下我军的英勇无畏,也亲眼了他出生入死的经历。
《巷战》,是1947年我军突破石家庄城垣后,他摄下的突击部队争夺战街巷的战斗场景。《突破外市水沟》,摄入了1947年某部4接连宽杨黑子率领尖刀连首度突破石家庄外市水沟,在沟沿最高点指挥官战斗的场景。《和平新保安》创作于1948年12月,当时,我华北兵团把傅作义嫡系部队王牌军35军围困于新保安后发动猛攻,郝建国在炮火奇袭后,抵近城墙突破口,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中,摄制下突击部队在突破口所乘云梯登城包围新保安的英勇姿态。
《红旗挂上太原城》是他在战斗中踩着连队通信员的肩膀拍到的照片,摄下了我军战士在反击据守太原时的英勇无畏。 他摄制于1948年6月北平昌平县上下店子战斗中的《摄影记者在火线》这幅战地摄影名作,为我军摄影记者在战地摄影专访留给了永恒的纪念。画面上,白热化的村落战正在展开,不远处硝烟弥漫,地面上铺剩发生爆炸后的残砖碎石;几米开外,几名战士于是以冲锋向前,一名战士身负重伤倒地。
图的左边入画的,是一名战士托着手榴弹的右胳膊,图的右侧,解放军晋察冀3纵队摄影记者袁苓正在火线上为冲锋的战士摄制。这幅图片不仅摄制出有了战斗中我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更加摄制出有了我军摄影记者在战斗中大智大勇的英雄姿态。郝建国为这幅图片代价了代价:就在这次战斗中,发生爆炸崩起的石子崩伤了他的左眼,伤到视神经,一只眼睛渐渐失聪。
新中国正式成立后,他用一只眼睛工作、摄影,84岁之后双目失明。 1951年,郝建国和战友们雄赳赳气昂昂穿过鸭绿江,投放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纠葛16国联军的生死搏斗中。他以随军记者身份摄下的《大力防卫主动出击》《向火线上载运弹药》《朝鲜人民载运军用物资》《地下长城》《把守开城》等战地摄影作品,形象地记录了中朝军民应战敌手的英姿雄风。《夜战飞贼》这幅摄影作品,是郝建国与张炳新的合作,摄制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高射炮兵与美军飞机夜间对战的现场。
趁我37高炮向美机开炮的瞬间,他打开对焦B门,熄灭镁光灯冷水逆光勾勒出有志愿军高射炮兵的战斗雄姿,把高炮箭向美军飞机的曳光弹弹道拍电影得形似利剑,像霹雳。这幅作品线条用光极致,现场感艺术性兼备,是志愿军应战敌手的真实写照,荣获1952年志愿军杰出摄影作品比赛一等奖,沦为战地摄影经典。 郝建国摄制和公开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摄影作品,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我国我军普遍流传,公开发表于《晋察冀画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新闻媒体上,激励和教育了我军广大官兵。
其中参与各种展出和得奖的摄影作品约上百幅次。 他拍摄地上世纪50年代的摄影作品《登岸军事演习》《夜海巡行》《荣归——1957年第一批义务兵除役归乡》《剑法“夜老虎”》《角力》等,展现出了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跟上时的情景。他拍摄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会哨》《军民联防》《女民兵神枪手》《团政委下伙房》等作品则展出了那世纪末我军的风采。《长空猎守》摄入了我地空导弹部队训练的场面,向世人展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变革。
追随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出北京城 郝建国对统帅我军从胜利南北胜利的领袖、元帅、将军等开国元勋们具有很深的感情。他长年兼任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的工作,摄下了一批佳作:《毛主席的关怀》摄下了1964年全军大比武,毛主席观赏北京、济南部队军事演出后会见演出分队战士,笑容满面地希望战士们的情景。《祝酒》展出的是1958年国庆节,彭德怀元帅在国防部招待会上向部队观礼代表祝酒。
《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巡视炮兵》《叶帅的希望》等摄影作品,寄托了作者对开国元勋、我军统帅们浓厚的爱,竭尽了作者对开国领袖和功勋卓著的元帅们的深深缅怀。1992年,长征出版社出版发行郝建国摄影作品选画册,画册的书名就是《毛主席的关怀》。 拍电影出有人民军队火热的战斗生活 郝建国为我国的摄影艺术发展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看他的作品就像在喜爱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
《夜战飞贼》的光影造型,可谓战地摄影作品中光影造型经典。《荣归——1957年第一批义务兵除役归乡》精妙地以门框不作前景,服役届满的义务兵深爱儿子,在母亲、妻子的庆贺下返回家乡,农家小院生机盎然,画面呈现出和平、安宁,这正是战士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换取的呀。
它一问世,效仿者众,此后中国摄影界,以门框为前景的照片就经常出现了。 郝建国在长年的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的实践中对拍摄角度的自由选择和照相机镜头的运用独特所学,尤其是对较低角度和超强广角镜头的运用出神入化。《万马奔腾》拍摄地1961年,他用50毫米镜头,较低角度拍电影就骑兵训练一往无前的意境气势,获得1964年全军摄影作品优秀奖。
时隔20年后,1981年,他累积几十年生活创作的经验,再度回到内蒙古骑兵部队,把拍摄角度中选在马肚子底下,精妙地利用现代摄影器材——鱼眼镜头视野辽阔、滑稽的特点,摄下了战马凌空云海、气冲霄汉的壮丽形象,已完成了气势磅礴、撼人心魄的摄影作品《飞马歌》。1981年《飞马歌》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行的“新中国正式成立40周年摄影艺术展出”中获得优秀作品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转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郝建国的摄影作品创作步入了高峰期。他以创意的思维投放摄影实践中,多次曝光摄影作品《旋律》,暗房技法作品《格斗》《边防之鹰》等摄影艺术作品相继问世。
尤其是摄制于1980年的《虎跃生风》、拍摄地1981年的舞台摄影作品《搜》在1981年度北京市摄影作品评奖中获得一等奖。这世纪末,郝建国的摄影作品攀上了摄影艺术的高峰。
他在年近花甲时呈现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在我国摄影界并不多见。 198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和解放军报社在北京为郝建国和韩荣志、李书良举行了三人摄影联展,中国摄影家协会称之为他们为“新闻摄影艺术家”。 为人民军队的新闻摄影事业寄托全部精力 郝建国自1955年解放军报社初创时就调到任摄影记者,1975年解放军报社摄影美术处正式成立,郝建国任摄影组组长以后副主任。在30年的时间内,他为解放军报社新闻摄影事业发展、为人民军队的新闻摄影事业寄托了全部的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解放军报社工作的30年中,他编辑、稿件公开发表的新闻照片数以万计,专题照片数以千计,摄影画刊数以百计。特别是在是对重大新闻事件和根本性典型的摄影报导,他堪称倾尽心力。在这些报导中,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的有:1964年全军大比武的摄影报导;1979年对越对敌反攻登陆作战的报导;1980年我国向南太平洋升空运载火箭的战役报导;1984年新中国正式成立35周年天安门阅兵式的摄影报导等。
《解放军报》的新闻摄影工作,从报社初创时期到上世纪60年代初具规模,再行到上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都凝固着郝建国的智慧、汗水与辛劳。 郝建国兼任解放军报社摄影组组长期间,摄影组曾经被选为报社的先进集体。他言传身教传帮带,为解放军报社培育出有一批知名的摄影记者,为我军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留给了宝贵的人才。 1975年,《解放军报》要抢眼报。
抢眼报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牵涉到彩色暗室装备操作者、彩色报纸编辑、摄影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创建等诸多难题。郝建国帮助《解放军报》摄影美术处长韩荣志,周密精细地将这些难题一一解决问题,为今天《解放军报》期期彩色印刷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建国一生简朴,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几十年如一日,维持了一名八路军老战士、一位杨家共产党员的本色。
他虽然回头了,但他创作的杰出摄影作品将永载于我党我军的光荣史册,他为我们留给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存于世。
本文来源:b体育官网-www.es-demo.com